EMBA網訊:深秋時節,EMBA的先導課程《管理思維》拉開帷幕。具有豐富學識和見識的郭曉川教授通過經典、生動的案例,把我們的大腦引入到了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思維方式中。郭曉川教授是內蒙古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國家千萬工程優秀人才專家,同時還任內蒙古大學校長助理、社會科學學部主任、經濟管理學院前院長。郭教授通過分析人性,引出了核心內容——管理者應當具有什么樣的思維,并通過數個經典案例以及其中蘊藏的思維方式,在兩天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們的思想。
一、從一個午間小作業說起:人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
郭教授的這個午間小作業讓我思考了一個中午。簡單的說,人是一種群體性的、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且具有有限理性的動物。
人性具有的六大特征:生理性特征、心理性特征、私利性特征、差異性特征、群體性特征和有限理性特征。
人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決定了人是傾向于群體性的動物,具有群體性特征;對于人來說,每一個動作都是一種交易,人的私利性決定了每個人都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人的思維能力不是無窮盡的,人具有的是有限理性,而非無窮理性,當一個人在做決策的時,通常是在沒有把問題徹頭徹尾地思考清楚時就做了決定;差異性特征決定了每個人的特質不同,比如每個人的思維敏銳度、預期能力、創新能力各不相同。
人的群體性特征,決定了人是趨向于以組織形式活動,而不是以個體形式活動。從古至今,人類的社會的大多數活動都是以組織方式存在的,而在現代社會中,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是盈利性組織,包括公司、合伙企業、業主制企業等。
企業中的行為可以分為兩大類:管理行為和作業行為,與作業行為比較而言,管理者的行為的特征:
第一,管理者不直接創造價值,但是對群體行為的結果負責,這是管理者的責任行為;
第二,管理者想達到一個目的,需要借助作業者的力量實現,這是管理者的借力行為;
第三,作為管理者,有時候必須做出選擇,但是結果存在不確定性,這是管理者的風險行為;
第四,作為管理者,他的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商業思想邏輯的能力強弱,是一種腦力勞動,這是管理者的思想行為。
管理者存在的根本是管理者可以通過制度和文化管理好一家企業,盡量減少人的私利性、有限理性等特征對企業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節約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率,促進企業發展,這也決定了企業與管理者存在的合理性。
二、企業如人
“企業如人,其形相似:人有貌別,企有行別;人有性別,企有品別;人有高矮,企有大小;人有胖瘦,企有盈虧?!比嗽谧非笕松鷥r值和生命長度的同時,企業也在追求更高的估值和可持續發展——“一個管理者的使命”。
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為3.7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國與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2年、12.5年。中國大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7到9年,歐美大型企業平均壽命長達40年,日本大型企業平均壽命為58年。相比來看,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要短得多。
哥印拜陀·克利修那·普拉哈拉德告訴我們:一個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就要發展以核心能力為主線的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通常是指企業或個人相較于競爭對手而言所具備的競爭優勢與核心能力差異。例如獨占有價值的自然資源或獨創的知識或商業秘密?,F代企業想生存就要打造核心競爭力,作為管理者就要營造創造企業的核心能力。
可口可樂公司成立于1886年,以銷售碳酸飲料產品躋身世界五百強,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擁有全球48%市場占有率,在200個國家擁有160種飲料品牌,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飲料經銷商。這樣一個值得我們尊敬的偉大的企業已經發展了100多年,目前依然具有很強的成長性??煽诳蓸饭灸艹蔀榘倌昀系旰褪澜缥灏購娖髽I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具有自己獨創的配方,這就是可口可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成長可以分為三個維度,第一維度要步步為營,先心無旁騖的把一個業務發展起來再考慮是否要進行多元化發展,否則過早的多元化容易拖垮企業;第二個維度要從私人走向社會,治理結構要從業主化轉向社會化,利益要從私人轉向公眾,要經過數次的重組和兼并實現自身經濟實力增長、擴大市場份額、引入優質技術資源;第三個維度要從集中走向分散,敢于分散股權,引進人才,降低交易成本,增強企業活力。
三、職業管理者的思維
管理者的水平高低,體現在管理者選擇能力的高低,選擇能力的強弱取決于管理者站在什么角度采用什么方式做出選擇。作為管理者需要科學與藝術的整合思維和人性化的思維。
管理者需要群體性思維,由于人性具有私利性特征,有的管理者在做出選擇時會站自身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恰恰會使管理者在做決策時損害企業的利益。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公司制的企業通過年薪收入制,讓管理者站在能讓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可以讓管理者站在群體利益角度做出的選擇所帶來的個體收益大于站在個體利益角度做出選擇帶來的個體收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企業的集體利益和管理者的個人利益。
概率性思維是必不可少的??陀^世界中存在的現象不僅僅是非黑即白的,管理者總會面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雖然管理者對決策問題的各種解決方案在各自然狀態下的結果不能確切肯定,但能根據歷史數據資料或經驗推斷、預測出各自然狀態發生的概率,根據概率推斷和比較,進而做出決策。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逼髽I在發展中,與其他企業競爭的情況始終存在。一個企業如何能在與其他同類企業的競爭中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需要管理者具有博弈性的思維。這又與上次課我們所學到的“智豬博弈”、“新智豬博弈”、“囚徒困境”等聯系到了一起。
作為管理者,要有具有次優化思維。由于市場交易中存在這信息不對稱,雖然管理者可以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想要采取最優方案,就要消除這種信息不對稱,然而為了消除信息不對稱所花費的成本是極高的。最優的選擇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也不一定是給自己帶來收益最大化的選擇。次優選擇的意義在于以有限的資源獲得次優但是仍然讓人滿意的結果。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也表明,我們往往被迫做次優選擇以得到最佳結果,這時候的次優選擇實際上是最佳選擇。在不考慮對手策略情況下的最優選擇往往會導致最差的結果。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也表明,我們往往被迫做次優選擇以得到最佳結果,這時候的次優選擇實際上是最佳選擇。在不考慮對手策略情況下的最優選擇往往會導致最差的結果。
四、感悟
兩天的課程短暫而又充實,課程中一個個經典的案例中充滿了管理的經驗和智慧。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之后,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我們有幸在人生最能夠創造價值的年齡趕上這次工業革命,不光要享受它所帶來的紅利也要順應時代的變革努力參與其中,將自己的工作與這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技術相結合。
我從《管理思維》這門課程中學習到了許多管理學知識,領略到了管理思維的魅力,更認識到了一名優秀管理者、領導者對于企業的寶貴價值。時代的發展對企業管理者、領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見識、提高自己的管理思維能力,以期在未來能夠運用管理思維和管理藝術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創造價值。